2024年跨城通勤:上海与周边城市的新趋势!
长三角城市群的跨城通勤现象日益受到关注,而2024年同济大学发布的年度报告则为我们解读了这一重要社会现象。这份报告通过分析中国联通的匿名手机信令数据,揭示了上海与周边城市之间复杂而紧密的通勤关系,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动态。
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的周边地级市流入上海的跨城通勤人数达到惊人的24753人,而从上海流出到周边地级市的人数则为10150人,形成了明显的单向流入特征。市域流入流出比达到2.44,中心城区的比率则更高达4.32。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通勤族的流动趋势,也展示了人们对于上海作为就业中心的集聚效应。
在对工作地区的分布进行研究后,嘉定区、青浦区和闵行区成为了跨城通勤者的主要工作地。尤其是嘉定区的安亭镇和汽车城配套产业园区、青浦区的青浦工业区,以及中心城区的虹桥商务区、漕河泾开发区等,均成为通勤者的热点区域,显示出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辐射能力。
此外,报告指出,选择特定核心商务区的分析显示,虹桥商务区的跨城通勤人数蕞多,其次是其它不同功能定位的商务区。特别是,单位面积内的通勤人数蕞高的区域为漕河泾开发区,突显出区域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
交通方式的选择对跨城通勤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通过对新城的研究,可以发现嘉定、青浦和松江新城的跨城通勤规模显著且具有门户枢纽的作用。青浦新城流入流出人数超1.8万,嘉定新城的数目更是其两倍,表明了近沪地区的联系愈加紧密。
研究还揭示,跨城通勤者的居住地主要沿高铁线及昆山、太仓与上海边界分布,这使得虹桥商务区的辐射范围得以扩展。配合轨道交通的支撑,通勤者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昆山在与上海的通勤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数据显示,2024年昆山流入上海的通勤者数占苏州流入人数的62.01%,这表明昆山作为上海的“卫星城市”所形成的强大就业吸引力。随着沪苏轨交11号线的对接,来沪工作通勤者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也开始趋向于轨交线路的附近,这一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两城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2024年,近沪城市与上海的跨城通勤联系愈加密切,上海的中心城区逐步演变为区域就业中心。这一现象不仅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策略和交通规划指明了方向。通过这些深入剖析,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将值得期待,成为更多人关注的话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