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中国汽车行业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
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量上虽然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却是“大而不强”,存在着许多问题。产业集群作为大多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方式,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它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相比较其他产业,可以发挥更大的集群效应,从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国际上和中国的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借助各自的产业优势,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其中,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以长春为中心,拥有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华晨宝马、哈飞集团等企业,传统汽车工业深厚。西部汽车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中心,以长安系企业为主,重工业基础雄厚。而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江苏、上海、浙江为中心,以上汽、吉利等企业为骨干,聚集了众多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园区。
从国内已形成的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来看,除了传统造车行业以外,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增长蕞为明显。例如,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以及包括上汽集团、吉利集团、众泰集团以及东风系客车、卡车、乘用车等在内的数千家大型企业。长三角集群的30个城市中,有超过14个城市已经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20个,累计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累计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
相比国外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的汽车产业集群之路还任重道远,一切都还处在摸索之中,但各地政府对产业集群尤其是汽车产业集群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从政府与企业动辄投资百亿的大手笔就可以一斑,未来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将持续发酵。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向长三角区域拓展,强化了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区域产业互动,扩充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长三角逐渐形成以上海为总部、在苏浙皖形成制造基地的产业一体化联动模式。广东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形成了广州花都、番禺、南沙以及深圳坪山等高度集聚的产业园区,并形成了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目前,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6家,已经形成了日系、欧美系和自主品牌多元化汽车产业格局,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头部位。依托广汽集团、小鹏汽车、东风启辰、比亚迪等主机厂,智能汽车龙头效应在不断增强,激活了广东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升级。《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5-2031年)》指出,到2024年,广东汽车产业规模破万亿,汽车产量要达到430万辆。新增2-3家百亿级零部件龙头企业,培育2-3家汽车零部件独角兽企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将取得实质性突破。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广州、深圳、佛山定位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东莞、中山、惠州等地区定位上下游零部件及新材料产业链配套,实现了区域布局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汽车行业前景研究与产业竞争格局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及综合效益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投资潜力及集群化发展背景。然后,报告对国际国内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空间布局、热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透析,并全面分析了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介绍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竞争状况及目标招商企业。蕞后,报告重点研究了汽车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隐患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路径。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家发改会、产业研究报告网、产业研究报告网市场调查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汽车产业集群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1.3.1以产业特征及企业间关系分类
1.3.2从产业层次和实体间关系分类
1.3.3按产业集群内在关系分类
1.4.6以高端型集群发展为方向
第二章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效益分析
2.2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分析
2.3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3.3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2.3.4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2.3.5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3.6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2.3.7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
2.3.8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2.4.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分析
2.4.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类型
2.4.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2.4.4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特征
2.4.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2.5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2.5.1集群发展助推城市化进程提速
2.5.2城市化为集群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5.3集群发展与城市化互动的层次性
2.6.2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6.3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2.7.1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2.7.4全球价值链产业集群升级
2.7.5国内价值链产业集群升级
2.7.6区域价值链与产业集群升级
第三章汽车产业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分析
3.12020-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3.4中国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3.7对2025-203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预测分析
第四章2020-2024年汽车行业集群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4.4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产业集群提升汽车工业竞争力
4.4.2产业集群是汽车工业发展重要跳板
4.4.3汽车行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
第五章2020-2024年国际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经验分析
5.1国际汽车企业集群的基本现状
5.2国际汽车产业集群的整体特征
5.3国际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借鉴
5.3.1美国汽车产业集群经验分析
5.3.2日本汽车产业集群经验分析
5.3.3德国汽车产业集群经验分析
第六章2020-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6.1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资源禀赋
6.2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度剖析
6.3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分析
6.4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综合评析
6.5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载体——产业园分析
6.5.1产业园的分类及开发模式
6.6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分析
6.7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物流发展分析
6.8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潜力分析
第七章2020-2024年汽车产业集群的热点领域分析
第八章2020-2024年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8.1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件
8.2长三角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8.6长三角重点汽车产业集群载体介绍
8.6.4浙江氢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8.7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推进路径分析
8.7.1优化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推进体系
8.7.2强化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链赋能
8.7.3攀升长三角汽车产业价值链高位
8.7.4增进长三角汽车产业要素流动
第九章2020-2024年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9.1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动因
9.2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整体发展状况
9.5珠三角其他地区汽车产业运行情况
9.6珠三角重点汽车产业集群载体介绍
9.6.2南沙平谦国际汽车产业园
9.6.3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9.6.4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第十章2020-2024年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10.1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意义
10.2京津冀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10.6京津冀重点汽车产业集群载体介绍
10.6.2北京顺义区汽车产业园
10.6.3河北清河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第十一章2020-2024年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11.1东北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11.2.1汽车行业产量规模统计
11.2.2民用汽车保有量规模统计
11.2.3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分析
11.2.4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动态
11.2.5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定位
11.2.6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11.4黑龙江省汽车产业运行情况
11.5东北重点汽车产业集群载体介绍
11.5.2四平专用车特色产业小镇
11.5.3大连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11.5.4金地汽车制造及无人驾驶产业园
第十二章2020-2024年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12.1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件
12.2中部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12.3.1汽车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12.3.2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分析
12.3.3汽车工业发展重点领域
12.3.4汽车配件集群发展原因
12.3.5武汉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12.3.6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建议
12.3.7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12.4.1汽车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12.4.2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形势
12.4.3汽车产业集群布局状况
12.4.5产业链条集群发展建议
12.6中部重点汽车产业集群载体介绍
12.6.3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园
12.6.4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
第十三章2020-2024年西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13.1西部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13.5西部重点汽车产业集群载体介绍
13.5.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13.5.4陕西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第十四章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及运行模式分析
14.1.1按初始动因(政府/市场)
14.1.2按初始动因(内部/外部)
14.3.1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4.3.2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4.3.3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4.3.4“链长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14.4中国汽车产业集群运行模式剖析
第十五章2020-2024年汽车产业集群竞争状况分析
15.1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15.2汽车产业集群“链式效应”竞争力体现
15.2.2产业发展呼唤集群建设
15.2.3新产业集群特征逐步凸显
15.3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15.3.1企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15.3.2产业的高效协作竞争优势
15.4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格局
15.5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争分析
15.6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
15.6.1构造产业联盟,引进外部资源
15.6.2采用国际化战略,整合集群资源
15.6.3提高规模经济性,促进集群发展
15.6.4加大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15.6.5建立销售网络及培育售后服务意识
第十六章2020-2024年汽车产业集群重点招商目标企业
16.1一汽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2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4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6.5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7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8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七章汽车产业集群的风险隐患及规避措施探讨
17.1产业集群风险的一般形成机理
17.2汽车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17.3汽车产业集群运营风险规避策略——针对政府层面
17.3.1激励集群内的创新及学习氛围
17.3.2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
17.3.3保持汽车集群的对外开放性
17.3.4制定周期性合理的产业政策
17.3.5增强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
17.4汽车产业集群运营风险规避策略——针对企业层面
第十八章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研究
18.1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突出问题剖析
18.2.1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划分
18.2.2产业集群各阶段政府角色定位
18.2.3产业集群布局战略选择影响因素
18.2.4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原则
18.2.5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要素
18.2.6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模式
18.3产业集群的布局战略深度剖析
18.3.1以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多元化布局战略
18.3.2技术领先带动的布局战略
18.3.3以产业链接整合的布局战略
18.3.4基于产业集中度的布局战略
18.3.5政策支持型的布局战略
18.4汽车产业集群的培育及发展战略
18.5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18.5.2国企转制推动产业集群
18.5.3核心链动式发展产业集群
18.6区域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建议
图表2中国产业集群化发展评价体系
图表4产业集群五大行动主体相互作用
图表52020-2024年地方层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
图表7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图表13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产业集群升级
图表14国内价值链构建与产业集群升级
图表15区域价值链构建与产业集群升级
图表16不同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升级比较
图表172020-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统计
图表182024年汽车企业月度出口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图表192020-2024年汽车企业整车出口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图表202020-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图表212024年中国头部上市车企销售情况(部分)
图表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品牌销量(部分)
图表23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部分)
图表242024年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情况(部分)
图表252020-2024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
图表262020-2024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72020-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
图表282020-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92020-2024年汽车制造业资产总额
图表302020-2024年汽车制造业总资产增长趋势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